黑海(Black Sea)是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一個內陸海,其處在內陸之中,海水由狹窄的伊斯坦堡海峽溢注,面積約42.4萬平方公里。

黑海通過土耳其海峽與地中海相連線。流入黑海的重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聶伯河。沿海國家有土耳其、保加利亞、羅馬尼亞、烏克蘭、俄羅斯和喬治亞。沿海重要城市有索契、伊斯坦堡、布爾加斯、瓦爾納、康斯坦察、圖爾恰、敖德薩、塞瓦斯托波爾、巴統等。

基本介紹

中文名:黑海外文名:Black Sea地理坐標:(44°N,35°E)面積:436402 km南北跨度:704.7km東西跨度:1206km平均水深:1.253km最大水深:2206m(深海平原)平均含鹽度:3.5%蓄水量:531300立方千米周邊國家:保加利亞、俄羅斯、土耳其等周邊水體:馬爾馬拉海、亞速海主要港口:康斯坦察、伊斯坦堡、索契 主要島嶼:賈雷爾加奇島,蛇島主要注入河流:多瑙河,第聶伯河,里奧尼河主要出海口:達達尼爾海峽、博斯普魯斯海峽

地理位置,水文特徵,水流路徑,氣候特徵,海質特點,自然資源,環境污染,形成條件,歷史地位,航運交通,主要交通,主要港口,科學探測,海洋權益,

地理位置歐洲東南部和亞洲小亞細亞半島之間的陸間海,因水色深暗、多風暴而得名。黑海向西通過伊斯坦堡海峽、馬爾馬拉海、達達尼爾海峽與地中海相通,向北經刻赤海峽與亞速海相連。黑海形似橢圓形,東西最長1150公里,南北最寬611公里,中部最窄263公里,面積42.2萬平方公里,海岸線長約3400公里。平均水深1315米,最大水深2210米。北岸為烏克蘭,東北岸為俄羅斯,喬治亞在其東岸,土耳其在南岸,保加利亞、羅馬尼亞在其西岸。黑海海峽(strait of black sea)位於土耳其領土的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之間,是連線歐、亞大陸和黑海與地中海的要道。黑海海峽由伊斯坦堡海峽、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組成,全長375公里。其中伊斯坦堡海峽長約30公里,達達尼爾海峽長65公里。伊斯坦堡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的平均深度為40~100米。中部的馬爾馬拉海面積為11000km,最深處為1355米。伊斯坦堡海峽是海峽最窄的地段,只有700米左右寬。黑海由於黑海海水含鹽量較地中海小,所以,這裡的海水發生特殊的水交換現象,即表層10~20米的水流向地中海,底層的水流向黑海。海峽終年通航。由於黑海海峽在經濟和軍事戰略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,因此這裡曾是大國爭奪的對象。水文特徵黑海地區年降水量600~800毫米,同時匯集了歐洲一些較大河流的徑流量,年平均入海水量達355億立方米(其中多瑙河占60%),這些淡水量總和遠多於海面蒸發量,淡化了表層海水的含鹽量,使平均鹽度只有12~22‰。表層鹽度較小,在上下水層間形成密度飛躍層,嚴重阻止了上下水層的交換,深層海水嚴重缺氧。經過厭氧菌的作用,海水中的硫酸鹽產生分解而形成劇毒硫化氫等,對魚類有毒害。黑海也是地球上唯一的雙層海。黑海上層的水面產大量鱘魚、鯖魚和鯷魚。到20世紀後期,由多瑙河、第聶伯河和其他注入黑海的河水中帶來的工業和城市廢物,使海水的污染層增加,海中的魚類減少。黑海衛星圖像黑海是一個面積大並缺氧的海洋系統。據觀測,在220米以下水層中已無氧存在。在缺氧和有機質存在的情況下,經過特種細菌的作用,海水中的硫酸鹽產生分解而形成硫化氫等,而硫化氫對魚類有毒害,因而黑海除邊緣淺海區和海水上層有一些海生動植物外,深海區和海底幾乎是一個死寂的世界。同時硫化氫呈黑色,致使深層海水呈現黑色。黑海淡水的收入量大于海水的蒸發量,使黑海海面高於地中海海面,鹽度較小的黑海海水便從海峽表層流向地中海,地中海中鹽度較大海水從海峽下層流入黑海,由於海峽較淺,阻礙了流入黑海的水量,使流入黑海的水量小於從黑海流出的水量,維持著黑海水量的動態平衡。